“信使”號研究結果表明 水星的確擁有一個固體內核

科技日報北京 4 月 21 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道,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一項新研究中報告稱,水星的確擁有一個固體內核,且大小與地球的固體內核相當。

科學家們早就知道地球和水星都有金屬核。像地球一樣,水星的外核由液態金屬組成,但其內核是什麼樣子的?這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為釐清這個問題,意大利羅馬大學助理教授安東尼奧·熱那亞領導的團隊,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信使”號(MESSENGER)任務的幾個觀測結果來探測水星內部,對水星的自轉和重力進行了研究。

每個行星都圍繞一個軸運行。水星的旋轉速度比地球慢得多,其自轉周期約為 58 個地球日。科學家經常使用物體旋轉方式的微小變化來獲得其內部結構的相關線索。2007 年,雷達觀測結果显示水星內核的某些部分必須是液態熔融金屬,但僅觀察行星的自旋速度並不足以明確測量內核的組成。

行星的引力可以幫助回答這個問題。新研究共同作者桑德·古森斯說:“引力是研究行星內部深處的有力工具,因為它取決於行星的密度結構。”

當“信使”號在其任務過程中圍繞水星飛行並越來越接近水星表面時,科學家記錄了該航天器在這顆行星引力影響下的加速情況。在任務後期,“信使”號距離水星最近時僅 65 英里,這使研究團隊能對水星內部結構進行最準確的測量。

團隊將“信使”號的數據輸入一個複雜的計算機程序,結果表明,水星必須擁有一個大的固體內核。這個固體鐵核寬約 2000 公里,約佔水星整個核心(約 4000 公里寬)的一半;而地球的固體內核寬約 2400 公里,占其整個核心的三分之一多一點。

“信使”號探測器於 2011 年 3 月進入水星軌道,花了 4 年時間觀測這顆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隨後於 2015 年 4 月降落於水星表面。

研究人員稱,最新水星固體內核的發現,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了解水星,同時也提供了有關太陽系如何形成及岩石行星如何隨時間變化的線索。

總編輯圈點

研究天體內核不僅有助於了解它的內部結構,也有助於認識其運動規律。月球的自轉與其內核就有密切聯繫。有研究認為,月核與月幔之間的流體屬於超低黏性層,這意味着潮汐力所引發的月核與月幔之間的摩擦力很小,不至於耗散月球太多動能。從而推測,力矩才是讓月球自轉速度變慢的直接因素。研究還發現,月球重心更接近地球,而形狀中心更遠離地球。科學家推測,這會進一步增強力矩的作用,讓月球自轉減速更明顯。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博客園,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精選推薦文章】

帶您來了解什麼是 USB CONNECTOR  ?

為什麼 USB CONNECTOR 是電子產業重要的元件?

又掌控什麼技術要點? 帶您認識其相關發展及效能

“信使”號研究結果表明 水星的確擁有一個固體內核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