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時尚生活 "非遺"織綉技藝不能止步

融入時尚生活 “非遺”織綉技藝不能止步

  織綉“非遺”的保護傳承與產品市場化創新發展高峰論壇23日在三亞召開。有專家學者在論壇上表示,欲融入當代時尚生活,“非遺”織綉技藝不能止步於傳承,業界還需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從2006年起,國務院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截至目前已公布四批,達1372項。其中列入名錄的傳統紡織類項目達53個大項目,113個子項目。“中國傳統桑蠶紡織技藝”“南京雲錦織造技藝”“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等還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

  過去十幾年,原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見證了中央、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的逐步形成。他介紹,近些年來,“非遺”保護使許多紡織類“非遺”傳統技藝得到傳承和發展,一些服飾、面料又回歸時尚,躋身世界奢侈品行列,受到世界人民的歡迎。但我國紡織品總體在設計創意、工藝水平、花色品種等方面,與世界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

  如何發揮文化資源優勢,使傳統紡織在現代社會重放光彩?周和平建議業界首先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從中汲取營養;其次在對國際名牌紡織品進行深入比較研究前提下,充分運用現代科技,對傳統紡織技藝進行創新性發展。

  周和平還建議做好“紡織類非遺+”工作,加大其於傳統“種養加”產業、傳統手工業、文旅產業等相關產業的融合。

  海南黎族織錦紡、染、綉技藝早在2009年即被列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急需保護名錄”。當日論壇上,上海理工大學出版與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薛雯以黎錦紋樣為切入點,認為蛙紋等作為品牌文化“模因”,依靠着整個黎族的深厚文化背景,結合現代的時尚潮流,可打造出現代化的黎錦的品牌。

  薛雯解釋,“模因”是指在諸如語言、觀念、信仰、行為方式等傳遞過程中與基因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所起作用相類似的那個東西。從黎錦中的紋樣、工藝、文化三大模因出發,黎錦作為文化模因系統在現代社會具有生命活力和傳承動力。

  因此薛雯認為,業界可使黎錦的文化模因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設計出新的IP,與著名品牌進行聯手打造,從而開發黎錦的商業化價值,讓這些珍貴的活化石重新煥發生機。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online.jx.cn/【其他文章推薦】

新竹婚宴會館華麗歐式建築,不用出國就能享受到浪漫婚禮

※過年送禮好選擇【牛軋糖】,連外國人都驚豔

桃園機場接送24小時待命,專業推薦!

※找尋專業廣告設計,價格公道大圖輸出,背板品質佳

※民宿網-宜蘭民宿預定及空房即時查詢

您可能也會喜歡…